江南全站下载

江南全站下载安装江南全站下载

江南全站app怎么样

江南全站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江南全站下载陆海统筹背景下海洋生态修复与土壤整治修复协同治理机

来源:江南全站下载安装 作者:江南全站app怎么样 人气:13发表时间:2024-05-05 06:51:39

  年”远景目标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文章通过梳理海洋和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及相互影响机理,找出生态修复过程及政策衔接的问题,在陆海统筹的背景下,从海洋整治修复现状和政策保障等角度论述海洋生态修复与土壤整治修复协同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从修复主体、修复责任、资源、资金方面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科学地、高效地、系统地治理陆海间的生态环境。

  黄铀佳,李挚萍,陈绵润.陆海统筹背景下海洋生态修复与土壤整治修复协同治理机制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5):74-82

  陈绵润,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建设海洋事业的重视。海洋生态修复早在陆海统筹提出之前就已开始,国家海洋局财务司联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度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支出项目的通知》(财建便函[2010]83号)并通过海域使用金返回的方式资助地方开展海岸带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工程,开启了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元年,随后出台了《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印发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通知》。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的支持下,传统的海洋生态修复主要集中在海岸带、海岛等区域进行生态系统修复。海岸带地理优势明显,人口密集,并且大多数沿海地区较发达。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频繁,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近岸土壤污染。海洋污染包括海洋漂浮垃圾、微塑料污染、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造成的海域富营养化等;土壤污染包括农药污染、抗生素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海洋与陆地土壤之间通过海岸带相连并且互相影响,一方面,人类不合理地开采海岸带资源,在岸滩丢弃垃圾,对海岸带造成严重破坏,而且陆源污染可通过河流汇入海洋;另一方面,海洋污染导致海洋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反作用于陆地,表现为海水入侵、海岸带生物减少和气候恶劣等。为了解决海岸带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开展了一批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重点体现在近海水体水质、红树林、沙滩、盐沼、珊瑚礁和围填海等方面。总体上,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秦皇岛滨海景观带生态修复工程、天津桥园盐碱地生态修复工程、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等,但还存在一些问题:①主要着力于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研究上,而退化诊断、后期监管与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②海洋生态修复以人工修复为主,自我修复为辅,注重生态系统结构完善,忽视了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③生态修复集中于小尺度、破碎性的生境,缺乏从整体生态系统水平,连续性范围的生态修复。

  “陆海统筹”背景下,缺乏“协同治理”是以往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面临的通病,尤其缺乏与“土壤修复”进行有效的衔接。海岸带是海岸线、潮间带稳定存在及滨海湿地生物赖以生存的国土空间,海岸带区域土壤的质量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因此,海洋修复和陆地土壤治理是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难以剥离开来的两大措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也是我国重要的课题之一,保障着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和安全生产。国家先后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重要文件,2019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进一步规范了土壤修复的地位。海岸带生态修复不仅关乎着海洋系统的健康也承载着土壤的质量,只有使生态修复工程从完整的生态系统水平出发,从更大的尺度考虑海洋生境的连贯性,注重与协调海陆的互相关系,协同治理“土壤”和“海洋”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生态修复取得既定的效果以及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

  本研究通过整理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陆地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分别分析海洋环境污染对陆地土壤的负面影响,土壤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威胁,以及协同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在陆海统筹背景下,辨析海洋环境与陆地土壤协同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多个角度为海洋生态环境与土壤生态环境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是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土壤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现象的加剧,海岸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沿海经济,城镇排放的入海污染物逐年增加,但海洋的自身净化能力有限,而且近几十年来对海洋资源的滥用,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峻,如近海水质污染、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赤潮等生态灾害频发等。《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洋整体水质为一般,劣4类和4类水质占比18.7%,其中劣4类水质为15.6%。2018年重点监测的44个海湾(面积大于100 km2)中,有16个海湾在4个季度均出现劣4类水质,这些海湾受旅游业、重化工业影响较大。另外,监测到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占比为76.2%,严重的海洋污染会引发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等海洋灾害,引起海洋生物数量减少、生物体受毒害、繁殖能力降低,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种群健康。

  海洋污染物由工业生产和日常消费中直接或间接产生。污染物大多被排放在土壤、河流中并通过陆地径流等方式进入海洋,造成不良影响。根据《2017中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公报》,2017年,404个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为636 042万t,不同类型污染源中,综合排污口排放污水量最多,其次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最少。海洋入海污染可根据污染源分为工业废水入海排污口、沿岸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入海中小型河流、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3种,其中排污量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密集程度呈正相关。排污口的主要超标因子大多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与沿海地区工业生产中的超标金属、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没有得到净化处理有关,这些物质会对海洋水质产生较大的危害。

  近年来,海洋垃圾对海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小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 485个/km2,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52 123个/ km2,海底垃圾平均个数为1 434个/ km2。海洋垃圾监测显示海漂垃圾中87%为塑料垃圾,海滩垃圾中76%为塑料垃圾,海底垃圾中塑料垃圾所占比重也高达74%。塑料垃圾大多产生在沿海旅游区、养殖区、工业区和城镇,通过陆地径流汇入海洋。我国近海水域微塑料污染较严重,例如珠江口微塑料尺寸在0.5~2mm的丰度高达8 902个/m3,长江口微塑料丰度达到4 137个/m3,塑料聚合物主要成分有聚苯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等,这些材料常应用于发泡制品、保鲜膜和塑料瓶等。塑料垃圾在长期风化下逐渐破碎成为微塑料,浮游动物或幼鱼虾体容易将微塑料摄食,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海洋污染来源于陆源,而海洋污染造成的影响又反作用于陆地。沿海地区首先受到海洋污染的影响,海水入侵是海洋对陆地造成污染的主要形式,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海水入侵是指在自然或人类活动的外力作用下,滨海土地含水层理化性质改变,水动力特征不断变化直至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海水或与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沿着含水层向内陆层侵入,咸淡水交界处不断向内陆深处推移,令淡水受到污染,地下淡水资源减少。海水入侵的方式有3种,第一种是直接入侵,指滨海地区水位下降后,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补排关系发生逆转,使得海水或高矿化度咸水运转至内陆,咸化原有的地下水;第二种是在潮汐作用下海水沿滨海河谷回流,并在河流两侧渗入至地下层,污染地下淡水;第三种是减压顶托入侵,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后,处于底部的高矿化咸水向上顶托或越流扩散。

  海水入侵的直接后果表现为沿海地区地下水受污染,水质恶化,影响正常生活用水和生产活动,加重水资源矛盾。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严重阻碍,当受污染的地下水用于灌溉土地,土壤盐分逐渐增加,盐渍化加重,由于渗透压增高,植物在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减弱,农作物无法获取足够水分用于生长,土壤盐度过高甚至会导致植物干旱死亡。另外,土壤或地下水含有的海水矿物质过多对农作物有害,例如植物细胞的膜渗透现象,细胞内可溶性物质失去平衡,主要为磷、氮、钾元素的缺乏,而且土壤中氯元素含量过高,也会造成农作物发育不良,轻则影响其品质,重则减产减收。

  滨海湿地在涵养淡水、气候调节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关键作用。大规模围填海会改变滨海湿地原有格局系统,我国早期围填海工程大量占据着滨海湿地空间,自然岸线年来,滨海自然岸线%。珠三角地区受围填海工程影响最多,典型生态湿地范围减少,至2015年珠三角围填海面积超过滨海湿地总面积的75%;黄河三角洲在2000年后滩涂与盐沼湿地大面积丧失,随着湿地恢复工程开展才得以增加芦苇沼泽地;辽河三角洲2015年仍保留的滩涂湿地仅为已围填面积的1/3左右。尽管围填海工程有助于缓解沿海地区用地紧张,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特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无序围填海,其负面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近岸海域是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重要区域,大规模围填海直接改变了区域水文特征,影响了鱼类洄游规律,严重破坏鱼群的栖息地和产卵场。②典型海域生态系统破坏,红树林、海草床、芦苇等植物群大量消失,湿地丧失固碳功能,生物多样性降低。

  海洋环境污染加剧,围填海造成天然海湾消失、河口束狭、岸线趋于平直,使海岸水动力系统和环境容纳量发生急剧变化,减弱了环境承载力。2 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对海洋的威胁2.1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与海洋相互作用又紧密相关,两者的相互作用不局限于海岸线的交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自土壤的污染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土壤侵蚀等与海水相互作用,对海洋造成污染。现今,由于沿海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优越性,海岸带人口剧增,资源枯竭,人们对土地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的方式变化如城市化导致土壤不渗透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挖矿及农业用地开发等均会对河流的水文动力、营养盐、悬浮物、沉积物和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尤其是农业用地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和杀虫剂,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

  个方面:①农业生产活动,如污水灌溉方式不当,容易造成重金属污染;化肥过度使用容易造成土壤磷、钾、氮元素过高;农药过度使用则导致多种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污染。

  工业生产如采矿、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矿产开采过程容易使原本稳定性质的矿物质暴露,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变化,导致重金属元素被释放于环境中。

  城镇生活垃圾,垃圾来源多样导致种类繁多,生活垃圾含有有机物、无机营养盐甚至是重金属等物质。土壤污染类型主要有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其次有放射性、病原菌污染。2.2海岸带土壤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物例如有机化学物质、塑料垃圾和重金属材料等随着雨水冲刷或者渗透到地下水、河道径流、城市排污口等扩散到海洋,土壤污染流入海洋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生态运行影响、海洋资源损害、食品安全隐患和产业发展影响这

  个方面。①生态运行影响。人类各种各样的生产与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类繁多且大量的污染物持续进入海洋,其总量已超过海洋环境自净能力,进而造成海域水质下降的同时包括海洋生物正常成长繁殖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从而整个海域海洋生态圈的运行恶化。

  海洋生物资源损害。由于海域水质受污染物的影响不仅下降而且还恶化,其中的海洋生物不仅整体数量减少、种群数量下降,而且现存的海洋生物还可能是带有各类有毒物质的不健康海洋生物。③食品安全隐患。海洋生物是食物与药品的重要来。


江南全站下载 上一篇:海洋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下一篇:从“靠经验”到“靠数据” 海湾环境保护中的智慧力量

推荐产品-江南全站app怎么样